施工电梯

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为何“马不停蹄”

发布时间:2025-02-24 10:40:03   来源:RAYBET雷竞技首页官网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在这次座谈会上,习再次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

  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竞争力、吸引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对于市场经济而言,营商环境是孕育万物的生长之土;对于万千企业来说,营商环境则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氧。进一步来看,营商环境更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涵盖政务、法治、市场、生态和人文等多重维度。这样一些方面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这个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运转,所带来的不仅是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护航,更会切实改善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乌鲁木齐,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国家推进向西开放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城市,在展示新疆乃至全国对外形象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投身于建设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矩阵,还是置身对外开放前沿,都具有不可取代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在推动高水平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必须要构建形成与乌鲁木齐高水平开放相适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相匹配的营商环境,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积蓄强大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崭新的发展图景在乌鲁木齐徐徐铺展。“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同时作为三大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乌鲁木齐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今年的乌鲁木齐必须打好主动仗,以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引”,在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全力“拼”经济成为今年以来全国上下呈现出的生动气象,各地都在铆足干劲、抢抓先机。可以说,拼经济,本质上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乌鲁木齐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新疆华冉达坂城风电场,第二台风电机组正在紧张吊装;乌石化的PX装置50%扩能和原料配套改造项目、新建20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稳步推进;新疆首个钠离子储能设备技术试点项目——甘泉堡400兆瓦/1600兆瓦时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正式复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配套旅客过夜用房项目全方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环境好,资源、人才自然纷至沓来;环境没有到达预期,资源会本能地“趋利避害”。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营商环境改革如今已步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样一些问题往往更为复杂隐蔽,也是投资的人和市场主体面临的真正痛点。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可能触及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面临诸多挑战。

  习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优流程,畅通市场准入,市场主体“长得快”;优环境,推动降本减负,市场主体“活得好”;优服务,积极纾困解难,市场主体“走得稳”。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正是在破与立的循环往复中,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更健全的服务体系、更有效的权益保护……冲破障碍、突破藩篱,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在全疆率先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完成175项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46.7万户、增长7.3%。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在简政放权上做好“减法”,在后续管理上做好“加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好“乘法”,在问题短板上做好“除法”,既能针对共性问题放“大招”,也能关照个性问题勤“点穴”。今年乌鲁木齐将以“19365”政务服务改革为引领,以政务服务“综窗改革”为前提,以“九多合一”改革突破为重点,以健全完善三项机制为核心,以六项审批服务模式创新为关键,以加强五项保障为基础,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强力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水平。

  房屋和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减20%以上,明显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高效办成一件事”15个主题套餐全面落地,真正的完成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落地了全疆首个国际航班航线保税燃油加注、飞机保税维修等41个首单特色业务,打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等多个标志性服务平台;交通智柔执法创新模式,入选2024年度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培育案例;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注入强大信心,让民营企业吃上“定心丸”;围绕“5+2”现代工业体系及房地产、商务、文化旅游体育、交通、农业农村等招商重点领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思路,精心做好洽谈对接、项目签约、要素保障、手续办理、落地建设等每个环节;打破三月才能开工的思维定势,按照“签约落地一批、储备转化一批、新建开工一批、摘地冲刺一批”的策略,层层递进、整体推进、协同发展……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就一定能推动乌鲁木齐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习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直面现实问题,旨在解决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的痛点难点,充分体现了对民营经济的格外的重视和深切关怀。

  “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屡禁不绝;厚此薄彼,“抓大放小”;破坏市场环境的行为仍有发生……目前来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的隐性壁垒仍是攻坚营商环境的顽疾。乌鲁木齐必须针对市场主体的需求和诉求,靶向攻坚、精准发力,助力更多市场主体“充满了许多活力向前走”。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是一些领导干部简单靠发文、开会推动工作的惯性思维,也不是在办公的地方闭门造车、刻舟求剑的思维定势,而是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自觉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入群众,将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用调研的真举措求得攻坚克难的好思路、换来人民群众的真满意。很多企业选择投资一个地方,不看政府的允诺和评价营商环境的榜单,而是去找同行取经。毕竟,企业和项目才是营商环境真正的试金石。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改革”二字,从来都是营商环境的关键词。大道至简,改革要牢牢把握一个“简”字,把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减下来,把各种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减下来,把各种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减下来,政简易行、政繁难办,政简易管、政繁易腐,政简便民、政繁扰民。

  乌鲁木齐深知,只有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改革路,才能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护商扶商”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权利的行为,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在“便商利商”方面,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推行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捷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在“惠商富商”方面,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安商稳商”方面,引导和促进各类人才有效配置,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等。

  营商环境优化始终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思想重视起来、责任扛起来、制度建起来,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持续用力、执行有力,必定会吸引慢慢的变多的市场主体选择乌鲁木齐、扎根乌鲁木齐,让梦想扎根、拔节、开花、结果……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